这几天的月亮,越来越大,越来越亮,因为要过中秋了。可是,今天却下起了雨,从早晨一直下到傍晚,雨才慢慢地小起来。我打了一把伞,像往常一样,在楼下的花园里散步。这时候,我收到了一条短信,说是江苏省原纪委书记曹克明去世了。我的心,一下子就被这绵绵的秋雨弥漫了。
短信是徐中潞发来的,老徐曾当过南京市纪委常委,后又担任白下区纪委书记,他知道我和曹书记交往时间很长,有着很深的感情。
大约四年前,我到南京出差,中潞也曾陪我去看过一次曹书记。我印象中,曹书记住在南京的一条胡同里,有个小院,两扇门关着,好像也没有门牌号。一按门铃,曹书记亲自出来开了门,我看到他人还是很精神,气色也好,只是头发花白得厉害。
早在1996年春天,我就采访过曹书记。那时候,曹书记因为组织查处了无锡非法集资案,被中央纪委记了一等功,成为纪检监察干部和全党学习的榜样。一个省部级干部,在他活着的时候,被中央记一等功,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,这在我们的党史上,还是第一次。之后,我又连续十余次到江苏采访,不管曹书记多忙,他总要挤出时间和我聊一聊,大多是在晚上,一聊就是大半夜。
曹书记曾当过14年的江苏省纪委书记。由于他的坚强领导和真抓实干,江苏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,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很多现场会,也常常拿到江苏去开。我也曾采写了不少江苏的报道,比如“清房”、“清车”,比如查走私、治理公路航道“三乱”,比如纠正公费出国(境)旅游,比如规范建筑市场,等等,曹书记都是大刀阔斧,攻坚克难,取得了很大成效。曹书记总对身边的人说,我是他的老朋友,给江苏的工作鼓了劲,加了油,他对我也很是关爱和厚爱。其实,我不过是尽了一个记者的本分。
当然,给我印象最深的,还是江苏省的查办案件,力度之大,影响之深,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。不管是那些主政一方的市领导,还是那些握有实权的部门厅局长,只要他铤而走险搞腐败,一旦落到了曹克明手里,谁都无法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。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曹克明既是省纪委书记,也是省委副书记,他既主持省纪委的工作,也分管政法系统,所以协调起办案来,曹书记一呼百应,各个方面攥紧拳头,合力出击,攻无不破。当然,最重要的,还是曹克明敢于担当,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。
那几年,地厅级领导干部,江苏省每年都要查处几个,的确形成了不小的威慑。曹克明就像一尊“神”,很多人既敬他,又怕他。敬他,是因为曹克明对党的反腐败事业赤胆忠心;怕他,是因为曹克明查起案来“六亲不认”。于是,有人“开导”起曹克明:反腐败的旗帜,要举得高高的,声音要喊得大大的,可查起案子来,很敏感,不一定那么较真儿,要慎重慎重再慎重,不然搞得人心惶惶,影响稳定,经济也不好发展。这些话,说得既含蓄,又露骨;既好听,又噎人。乍一听,还以为是人话,冠冕堂皇;其实,不过是阴魂附体,大白天撒癔症,满嘴鬼话。
曹克明一听就火了,因为这些话,不是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的,所以他的火就更大了。曹克明理直气壮,坚决地予以回击:有了腐败不查,腐败分子逍遥法外,何谈社会稳定,经济怎么发展?查处腐败案件,哪些人惶惶,一是头脑糊涂的,二是屁股不干净的。你没有问题,你惶惶个啥?
曹克明从省纪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之后,全力以赴履行起省政协主席的职责,尽心竭力干起了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的工作。每年3月,全国开人大、政协“两会”,曹克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都要到北京出席会议。我记得,中共的政协委员一般都住在友谊宾馆,每年这个时候,我都要到曹书记所在的友谊宾馆去看看他。曹书记一见我,总和我说反腐败的事儿,一说起来就很动情。曹书记因为当了多年的省纪委书记,这时尽管转了行,但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比其他人还是更加关注,思考得也更多。对曹书记的真知灼见,我每次也都认真地做了报道,真实地传达了一个老纪委书记的声音。
2007年3月,曹书记又到北京参加全国“两会”。我因为别的工作,没有参加当年的“两会”报道,所以也就没有主动和曹书记联系。可是有一天,一位同事给我打来电话,说是江苏的曹克明书记到北京开会,很想和我见个面,让我和他联系一下。接到电话后,我赶紧到友谊宾馆去看曹书记。
一见面,曹书记又跟我谈起了他最关心最关注的反腐败。他神情庄重,语气紧迫,甚至大声疾呼:查办案件的力度只能加大,千万不能放松。我们说“标本兼治”,“治标”在前,我们说“惩防并举”,“惩治”也在前。如果忽视,哪怕是轻视了“治标”和“惩治”,那么“综合治理”、“注重预防”就失去了前提,就失去了基础,“综合治理”、“注重预防”也就很难发挥作用,很难达到目的。
曹书记还说:本来,查办案件就是得罪人的事,有些人存在畏难情绪。如果对查办案件强调得不够,没有目标要求,有些人在查办案件方面势必会消极等待,无所作为。这样,对腐败分子也就很难形成强力震慑,给他们造成可乘之机,消极腐败蔓延的势头就难以遏制。曹书记的这一番话情真意切,发自肺腑,针对性很强,我听了很受震动,也为他这种深深的忧党忧国之情所感动,所以至今难以忘怀。
党的十八大以后,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,对腐败“零容忍”,坚持“老虎”、“苍蝇”一起打,一个又一个腐败分子接连落马。党心大振,人心大快。曹书记在有生之年,看到了他的期盼和呼吁,终于变成了现实,他该是多么开心,多么欣喜。
曹书记还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,他不再担任江苏省纪委书记后,有人曾推荐了一个人选,基本上已经定了。曹书记知道后,认为这个人不行。因为他当过多年的省纪委书记,知道这个人有很多反映,形象不好,所以他向有关领导讲了自己的意见。后来,这个人不仅没有当上省纪委书记,还因为腐败被判了重刑。
有人也替曹克明担心,你都不当纪委书记了,还这么较真儿,就不怕得罪人?其实,是他们不了解曹克明。如果曹克明不这样做,曹克明也就不是曹克明了。对待腐败分子,疾恶如仇;在大是大非面前,旗帜鲜明。曹克明是一个入党多年的老共产党员,又当过十几年的省纪委书记,他深知,作为一个共产党员、一个省纪委书记,宁可得罪腐败分子,绝不能得罪党,绝不能得罪人民。
后来,我再到江苏采访,果然也发现一些人表面上对曹克明恭恭敬敬,私下里对他却很不以为然,说他的怪话坏话,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都有。我听了,心里一激灵,只觉得后背冒凉风。也算见识了世道人心,真切地体会到曹书记的不容易。
曹书记生病后,我到南京出差,也曾去医院看望过他。病房里的曹书记,往起一站,还是高高的大个儿,只是不再那么精瘦,一下子胖了起来,胖得有点突然,有点不够真实。曹书记握住我的手,看出了我的讶异,笑着对我说:你觉得,我跟以前不一样了吧?是免疫力低下,大夫给我用了激素。那时候,曹克明还在省政协主席的任上,他热情地邀请我到“总统府”看一看。曹书记告诉我,他到政协工作后,说服很多单位搬出了“总统府”,复原历史旧貌,“总统府”门口也恢复了一些老建筑,很值得一看。可惜,因为时间紧,我却没能去看。
最后一次见到曹书记,就是徐中潞陪我到他的家里。因为有好几年没见面了,曹书记格外热情,拉着我的手,问长问短,在他家的小客厅里,我们又聊了一个上午。临走的时候,曹书记还拉我在他家的小院里,合了好几张影。
我记得,这次在曹书记家里,他抱出了好几摞材料,大都是有关修路架桥、开通隧道等方面的图纸。我还奇怪,曹书记这次怎么不跟我说反腐败了,他突然对南京的市政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总之,曹书记人没闲着,身体和精神都很好,劲头也挺大。我还想,曹书记活一百二十岁没问题,至少也能活一百岁。怎么才三四年工夫,人说没就没了呢?他组织设计的这些路呀桥呀隧道呀,也不知道开通没有。说老实话,曹书记多活一天,对我们党,对我们国家,对我们的人民,总归是件好事。
曹书记去世不到一周,就是中秋节了。看过中央电视台的《新闻联播》,我依旧到楼下的小花园去散步。因为前两天连着下过几场雨,天空就像被水洗过一样,月亮也格外地圆,格外地亮。花园里人不多,我随意地走着,不知不觉地又想起了曹书记。
月亮就在我的头顶,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。月光丝丝缕缕洒下来,朦朦胧胧就把这个世界笼罩了。这月光,不正是我对曹书记的深深记忆和不尽思念吗?!
(责任编辑:于洁秋)
版权所有:宝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
备案 / 许可证编号 : 豫 ICP 备 14010004 号
法律顾问:陈鹏阁(中级律师) 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